市場謠言紛爭:寧德時代在股價暴跌中回應未經證實的強迫勞動指控

市場謠言紛爭:寧德時代在股價暴跌中回應未經證實的強迫勞動指控
全球知名的新能源電池技術領導者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股價大幅下跌,6月7日股價跌至193.2元,跌幅達5.66%。此次低迷使該公司總市值達到8,499億元。

在最近的金融動盪之前,幾位美國國會議員曾敦促美國國土安全部考慮將寧德時代和另一家中國電池公司國軒高科列入實體名單。這項行動的目的是禁止這些公司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引發人們對其供應鏈中強迫勞動行為的擔憂。

為了直接回應這些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寧德時代於 6 月 7 日晚間聯繫媒體對這些指控進行了回應。他們強烈否認與強迫勞動有任何联系,稱這些指控「完全錯誤且毫無根據」。該公司強調,此類聲明是以扭曲的方式使用供應商資訊而誤導性地製作的。 CATL保證其在美國的營運和商業行為嚴格遵守所有適用的法律和法規。

寧德時代承諾遵守最高的商業道德標準,並強調其積極採取的措施,以確保負責任和永續的供應鏈。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實施了嚴格的內部採購控制體系,以完全符合法律要求。此外,寧德時代還推出了名為「CREDIT」的審查工具來評估其電池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績效,體現了寧德時代作為聯合國全球契約成員對促進全球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的貢獻。

在這些聲明中,國軒高科也為其營運辯護,否認涉及強迫勞動。他們透過對合作夥伴嚴格的審查程序,重申了對人權和員工福利的承諾。

這場爭議源自於美國眾議院五名共和黨議員6月5日集體致國土安全部的信。他們指責這些中國公司違反了美國有關「強迫勞動」的規定,敦促將它們列入實體清單。如果被列入清單,他們的產品將被禁止進入美國,除非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這些產品是按照法律製造的。

針對「強迫勞動」的說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予以駁斥,認為這是美國打壓中國企業的捏造之舉,同時表示將繼續保護中國企業的合法利益。

中國仍然是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的主導者,寧德時代生產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電動車電池。光是2023年,中國企業就佔了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的89.2%,總計185GWh。韓國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4月,全球電動車電池註冊量達216.2GWh,較上年增長21.8%,中國企業佔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合計為1.5GWh。

作為領先供應商,寧德時代的出貨量為81.4GWh,年成長30%,市佔率為37.7%。此外,在中國龐大的電動車市場,寧德時代不僅向本土汽車製造商供應電池,也向特斯拉、寶馬、賓士、大眾等全球巨頭供應電池。

這種對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全面參與凸顯了中國的關鍵角色及其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脆弱性。隨著爭議的出現,寧德時代的積極回應和對國際標準的遵守凸顯了他們對透明度和道德商業實踐的持續承諾。總而言之,寧德時代的處境突顯了市場動態和國際關係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而這一切都是在全球貿易和行業標準不斷變化的格局中發生的。
最後編輯時間:2024/12/16
#特斯拉

Mr. W

Z新聞專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