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股暴漲背後的誤讀:揭開「K9學科訓練放鬆管制」的迷思

教育股暴漲背後的誤讀:揭開「K9學科訓練放鬆管制」的迷思
近期,《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品質發展的意見》的出台,引發了股市教育板塊的大幅波動。該政策旨在刺激包括教育培訓服務在內的各個方面的消費,導致相關股票在8月5日至7日連續三天上漲。種市場誤讀。

其中,Code Education 等公司的增幅顯著,成長了 20%,而其他教育機構也取得了強勁成長。 8月7日的持續上漲趨勢,加上香港教育股的反彈,顯示市場樂觀。然而,政策中的實際指示似乎被許多人誤解,包括社群媒體過早宣布放鬆義務教育階段的專題訓練。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熊丙奇認為,此政策只是鼓勵規範教育消費。它的目的是促進職業和休閒興趣學習等非義務教育流,這些流派一直不受「雙減政策」嚴格規定的約束。先前製定的後一項政策旨在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並限制校外培訓課程。

進一步澄清表明,刺激教育消費並不是像一些評論人士分析的那樣,允許不加區別地重新開放K9學術培訓。相反,它要求外部教育主體提高標準、規範發展。中國教育網主編陳志文強調,文件中有關教育的部分不應被誤解為自由放任,而應是現有非義務教育、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政策的延續。

事實上,所發布政策的後續部分強調了對加強職業教育的持續承諾。包括提升職業學校辦學品質與效率,推動教育與產業需求更加深度融合。這種精神一直是2000年代初期政策指令的一貫主題,強調職業教育在教育架構中的重要角色。從優先考慮中等職業教育到現在敦促職業學校與行業之間建立強有力的聯繫,這一軌跡旨在培養一支能夠很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勞動力。

因此,這種轉變促使許多 K12 教育機構在「雙減」後轉向職業培訓。放棄K12 學術培訓模組的公司正在投資更多的職業和針對特定職業的培訓企業,認識到人工智慧應用和職業培訓之間的重要相互作用,或重振企業培訓企業和與職業學校合作的營運精神。

然而,這種策略轉變並不一定能保證立即引起學生的興趣或市場的穩定,反映出更廣泛的社會暗流仍然壓倒性地青睞學術成就而不是職業技能。對職業道路的不情願和社會對學位的普遍追求繼續對教育產出與就業市場需求保持一致構成重大挑戰。

隨著經濟的波動,加上投資環境的謹慎,職業教育產業可能還無法看到僅靠政策誘因就能實現的強勁復甦。市場和投資者情緒的差異為這些股票的上漲提供了複雜的背景,凸顯了謹慎的樂觀情緒,將監管支持視為長期投資而不是短期獲利策略。

最後,雖然股市最初反應偏袒,凸顯了對該政策範圍的故意誤讀,但總體目標仍然明確。強調規範和提高教育活動的質量,特別是職業培訓的質量,旨在建立一個既能滿足經濟需求又能滿足個人職業願望的教育體系。確保這種解釋符合市場和社會期望對於教育部門的持續成長和相關性至關重要。
最後編輯時間:2024/12/16

Mr. W

Z新聞專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