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增量刺激和經濟影響

中國的增量刺激和經濟影響

亮點

中國刺激經濟成長的努力顯現出邊際效應,房地產、製造業等部分產業有所改善。然而,美團、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主要公司表示影響力尚不顯著。刺激措施的目標是在維持穩定的同時實現GDP適度成長,但隨著經濟指標顯示漸進式進展,全面效益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

情緒分析

  • 人們對中國經濟刺激的情緒顯得謹慎。企業對前景保持謹慎態度,這表明儘管刺激措施是有益的,但其全部影響尚未實現。
  • 市場信心不一;雖然一些部門出現成長,但勞動市場和某些消費領域仍低迷,這讓人對經濟能否立即全面改善產生懷疑。
  • 普遍的情緒是一種充滿耐心的樂觀情緒。企業的回應顯示對最終積極結果的信心,但承認當前的地緣政治逆風和市場狀況需要時間來充分適應。
  • 分析建議採取「觀望」的態度,期望看到有成效的改善,而不是迅速或戲劇性的復甦。

文章正文

中國主要企業最近的報告和獲利報告顯示,北京的經濟刺激措施尚未促進全面強勁成長。這些措施在 9 月底左右啟動,對房地產和製造業等經濟領域產生了溫和的正面影響,但更廣泛的影響仍然難以捉摸。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美團和阿里巴巴等大公司的高層表達了謹慎樂觀的態度,預計隨著這些措施滲透到經濟中,它們將逐漸受益。

美團表示,與前幾個月相比,10 月與旅遊相關的預訂量下降幅度較小,但整體而言,刺激措施並未轉化為廣泛或快速的經濟擴張。同樣,其他領先企業的高階主管也重申,雖然刺激措施是有益的,但實現顯著的經濟成長還需要時間。儘管政府的目標是今明兩年實現 5% 的成長目標,但這種謹慎立場凸顯了對近期成長的更保守的預測。

財新採購經理人指數等經濟指標顯示製造業溫和成長,11 月的讀數為 51.5,為 6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但勞動力市場等其他方面卻顯示出持續的挑戰。製造業就業人數連續第三個月下降,顯示迄今為止刺激勞動力擴張的效果還不夠。

此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增加了外部壓力,美國最近對中國科技公司實施了額外限制,並計劃在即將上任的美國領導下徵收關稅。這些地緣政治因素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加劇對北京繼續採取財政措施的呼聲。

美國顧問公司中國褐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11 月零售和住房銷售有所改善,同時貸款需求不斷增長,儘管受到服務業消費疲軟的限制,但顯示經濟活動有所增強。隨著北京準備召開年度經濟規劃會議,旨在維持 2024 年及以後的經濟發展,預計未來幾輪刺激措施將出台,特別是在財政領域。

最後編輯時間:2024/12/16
#阿里巴巴

Power Trader

Z新聞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