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下的中國對美投資面臨不大可能增長
序言
自川普的首個任期以來,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大幅下降,分析師預測這一趨勢可能在川普再次上任期間持續。由於可能重新實施的關稅和對北京採取的嚴厲政治立場,環境很難對增加中國投資有利。
懶人包
中國投資在美國大幅降低,受川普政府引入的關稅和監管政策的影響。投資策略已轉向小型企業。
正文
多年來,中國對美投資一直是經濟討論和分析中的重要話題。自唐納·川普首次就任以來,這些投資顯著減少,預計這一模式將在川普可能再次擔任總統時持續。多位經濟策略家和分析師支持這一預測。
川普上任後,暗示將持續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這一立場包括對中國商品徵收額外關稅,強調經濟獨立和向美國製造品的戰略轉移。RAND的經濟學家Rafiq Dossani指出,川普提出的政策和中國公司投資美國的誘因之間存在明顯的意識形態沖突。
此外,川普政府的重點並非特別在於促進中國投資。Dossani強調圍繞與中國保持距離的言辭,只讓低端商品進入美國市場,顯著減少了中國投資者的興趣和資金流入。
同時,像阿聯酋地產巨頭Damac和軟銀的孫正義這樣的實體在美國宣布了重大投資的承諾,這與陷入停滯的中國投資形成對比。美國企業研究所的數據用具體的數字說明了這種停頓:2024年上半年中國投資銳減至僅8.6億美元,相比於前些年的數十億。
這種下降不僅歸因於嚴格的美國監管氣候,也歸因於自2017年以來中國對資本外流的加強。Rhodium Group的Danielle Goh指出,針對收購的審查更加嚴格,導致中國公司轉向小規模合資企業和新建投資。
此類企業包括像EVE Energy這樣的公司,與康明斯等美國公司合作,已經提出重要的合資企業計畫,這些計畫承諾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因其小規模而避開監管障礙。根據美中商會的Siva Yam所述,這些雖然規模不大但戰略性強,經常繞過更大的監管障礙。
州級規範也有所加強,超過20個州頒布或加強了有關外國土地收購的規則,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同時,網絡安全問題也增加了另一層複雜性,CNN報道的針對美國政府機構的黑客事件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最終,川普的戰略,包括作為杠杆的關稅,目標是促進國內製造項目和創造就業。他的聲明強調製造需要在美國國內進行,鼓勵本地生產而不是進口。然而,這一哲學對外國投資的長期戰略影響提出了問題。
圍繞川普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使許多公司對在美投資的前景感到迷茫。儘管川普團隊對參與大規模中國投資可能持開放態度,但正如美國企業研究所的Derek Scissors所指出的,此類工作開始的時間表仍不確定。
關鍵見解表
方面 | 描述 |
---|---|
投資下降 | 自2017年川普首任以來,中國投資大幅減少。 |
監管環境 | 增加的美中監管削弱了投資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