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投資者推動香港股市創紀錄的激增
前言
在一個顯著的市場趨勢中,中國大陸投資者正積極投資於香港股票,因技術為中心的恒生指數創下三年來的最高水平。本文深入探討此次激增背後的動態及其更廣泛的經濟影響。
懶人包
中國大陸投資者對香港的科技類股票越來越感興趣。週一創下了最高購買紀錄,反映了對市場的信心和戰略行動。
正文
在一個特殊的交易日中,中國大陸投資者以香港市場與中國大陸的獨特"互聯"計劃的幫助,創下了一項購買香港股票的紀錄。這個計劃讓地方投資者更容易地獲得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並見證了高達296.2億港元的淨流入。自2014年11月的上海互聯開始,隨後則為2016年12月的深圳互聯,這些計劃在這次跨界投資激增中至關重要。
儘管恒生指數因美國股票因關稅問題的拋售,週二上午下跌了0.7%,對香港股票的需求仍未減少。上海互聯報告了接近180億港元的淨購買,深圳互聯則貢獻了另外116.3億港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主要科技股的大額投資,這些股票在大陸的交易所中無法獲得。這些股票屬於最顯著的淨購買,強調了投資者對技術增長潛力的信心。
最近的消息顯示,中國通過增加消費補貼和設定4% GDP的罕見財政赤字目標來推動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這進一步增強了對中國技術的信心,而花旗銀行也將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升級為"增持"。分析師強調,儘管有關稅風險,中國技術在全球前沿仍具競爭力。
DeepSeek最近推出的新技術進展,加上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創新,激發了中國及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重新興趣。北京在九月底宣佈的大規模刺激計劃標誌著這種重新興趣的開始。
Emmer資本合夥公司的Manishi Raychaudhuri 建議,新興亞洲市場,特別是大中華地區的吸引力仍然強烈,因為股票被低估。這種趨勢部分是由於消費增加政策驅動的,預計將持續下去,尤其是在互聯網和消費相關行業,包括休閒、餐飲和旅遊股。
關鍵要點表
方面 | 描述 |
---|---|
創紀錄的購買 | 大陸投資者購買了創紀錄的296.2億港元的香港股票,為市場計劃開始以來的最高紀錄。 |
科技股票焦點 | 投資集中於像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科技股,顯示出強大的增長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