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取消小型企業所有權信息申報規定
前言
美國財政部已決定廢除要求美國小型企業向聯邦政府披露所有權信息的監管要求。此規定最初是在2021年的《公司透明法》下引入,旨在通過收集“受益所有人”的基本數據,防止通過匿名空殼公司進行的非法活動。原法律旨在通過財務罰款執行遵法性。然而,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最近發佈了一項臨時最終規則,豁免美國公民和公司,這標誌著與該法案最初意圖的重大差異。
懶人包
美國財政部決定取消所有權申報規則,使人們對可能給非法活動開後門的擔憂.此豁免大幅降低報告實體的數量,致使監管格局遠離其最初目標。
主體
美國財政部最近宣布撤銷小型企業報告所有權信息的要求,引發政策制定者、法律專家和倡導團體之間的激烈辯論。此規則最初由2021年的《公司透明法》授權,旨在應對在美國中被犯罪分子利用來通過不透明空殼公司洗錢的匿名性問題。該要求最初計劃通過全面的非合規罰款生效。
然而,在法庭挑戰導致多次推遲中,作為財政部下屬機構的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發布了一項令人驚訝的臨時最終規則。該規則自3月21日起,豁免所有以美國為基地的企業的所有權報告義務。此規則允许公共評論期,預期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定案。根據法律分析,此舉根本上削弱了《公司透明法》的主要目標,可能重建對非法金融操作的機會。
負責監管合規性的FinCEN估計,修訂後的規則最初僅影響約20,000個實體,與原要求下預期的3260萬家公司相比大幅減少。此修訂範圍主要影響外國公司,而美國註冊的具有本國受益所有人的企業將面對更少的義務。
包括Erin Bryan在內的專家表示,这一突變的政策导致大量空殼公司免于申報。Bryan指出,这種偏差削弱了多數西方政府已經制定的、增強財務透明的努力。
儘管有批評聲,官員們辯護此決定符合特朗普政府解除監管的追求,正如自2023年起的FinCEN主任Andrea Gacki所述。此決定乃是特朗普政府暫停監管執法后,持續的監管角力之交。
儘管FinCEN對更廣泛的影響保持沉默,規則的變更還考慮替代數據來源,並衡量監管負擔和公共利益。然而,透明倡導者警告這為壞人提供了躲避審查的機會。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U.S.的Scott Greytak表達了擔憂,撤銷規則可能允許罪犯在美國內形成和運營空殼公司,構成國家安全威脅。
關鍵見解表
方面 | 描述 |
---|---|
FinCEN新規則 | 豁免美國企業的所有權細節報告;僅適用於某些外國實體。 |
豁免的影響 | 減少合規範圍,引發對資金洗錢風險的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