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作為風險指標的角色與傳統避險預期的對比
前言
在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貿易戰時代,金融市場經歷了相當大的波動。尋求在經濟風暴中的安全港的投資者最初將他們的賭注放在比特幣 (BTC) 上,期望它能像數位黃金一樣運作。然而,這一現實的發展挑戰了這一看法。本文探討比特幣的角色如何演變,不是作為市場不可預測性的庇護所,而是作為風險的晴雨表,與像澳元/日圓 (AUD/JPY) 這樣的貨幣對密切對齊,這是全球市場上知名的風險指標。
懶人包
比特幣與澳元/日圓對的相關性強調了它作為風險資產代理的角色。相對地,其與黃金的負相關性顯示出在避險策略中的分歧,強調了在貿易戰影響下的深刻轉變。
主體
近期的貿易緊張局勢顯著改變了金融格局,投資者在不確定性中急於保護他們的資產。雖然預期比特幣會如數位黃金般成為可靠的避險工具,但數據顯示出了非常不同的情況。相反地,比特幣已成為一個強有力的風險指標。這一轉變自美中貿易緊張局勢開始以來,從其與澳元/日圓 (AUD/JPY) 對的相關性增加中可見一斑。
從三月開始,追蹤這些發展的數據顯示了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比特幣與AUD/JPY的90天相關係數變為正值,表明比特幣反映了與AUD/JPY通常相關的風險情緒。這種觀察得以鞏固,因為係數達到了自2021年底以來的峰值。
貿易戰的漣漪效應顯而易見,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累計徵收245%的關稅。這種經濟壓力使聯邦儲備董事會主席杰羅姆·鮑威爾對潛在的滯脹發出了警告。這反映在比特幣的表現上,比特幣的走勢不像黃金的穩定性,而是跟著風險偏好型貨幣的波動。
有趣的是,比特幣與黃金的相關性在二月底附近移動到負面區域,隨著時間推進進一步分歧。最近降至-0.80,接近-1.00的下限,顯示出顯著的反向趨勢,強化了比特幣與風險而非安全的關聯。
澳元受到中國影響且屬於大宗商品豐富的國家,典型地具有風險貨幣特性。相對而言,日元則受益於日本長期以來作為淨貸款人和低利率環境,在經濟動蕩期間提供避風港。全球信心水平上升通常會看到澳元上升,因為投資者風險偏好增強,對日元影響相反。因此,交易者通常參考AUD/JPY作為評估市場風險偏好的晴雨表。
隨著比特幣更多地與這一情緒晴雨表對齊,其作為風險代理的用途而非避險的用途得到擴展。分析展示了比特幣在全球貿易動態中的演變財務身份,增強了其在尋求市場風險多元化配置的投資組合中的角色,然而提供的避險特質有限。
關鍵見解表
方面 | 描述 |
---|---|
關鍵事實1 | 比特幣與AUD/JPY的最新相關性顯示了其作為風險指標的角色。 |
關鍵事實2 | 與黃金的負相關性突顯比特幣與傳統避險資產的不同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