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在論文中使用隱藏的 AI 提示來影響同儕評審
目錄
您可能想知道
- 目前有哪些策略在被用來影響 AI 驅動的同儕評審?
- 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忽略了倫理考量?
主要主題
在一個令人驚訝的趨勢中,一些學者正在使用隱密策略,可能影響其研究論文的同儕評審結果。他們在手稿中嵌入隱藏提示,以引導 AI 工具提供有利的評價。這種策略由《日經亞洲》的調查報告揭露。根據對 arXiv(開放存取倉庫)中預印本論文的檢測,他們發現 17 篇論文包含這些隱藏的 AI 指令。這些發現表明,這一做法可能在全球各學術圈中越來越普遍。
這些論文的作者來自八個國家的 14 個不同機構,包括像日本的早稻田大學,韓國的 KAIST,哥倫比亞大學以及美國的華盛頓大學等著名大學。這種多樣性強調了該做法的國際範圍以及可能在專注於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研究者當中廣泛採用。
這些隱藏的提示通常簡短,從一到三個句子不等,並巧妙地使用白色文本或微小字體嵌入,使其幾乎無法被肉眼察覺,但可被 AI 算法檢測到。提示通常引導 AI 評審專注於正面方面,如稱讚論文的“具有影響力的貢獻”或其“方法論上的嚴謹性和非凡的創新”。一位來自早稻田大學的知名研究人員將這一做法合理化為針對那些不能提供實質性反饋、可能淪為懶惰的 AI 評審的矯正措施。
這一策略的倫理性存在爭議。一方面,這是一種在嘗試平衡評審過程中的創新。然而,它也引發了對 AI 輔助同儕評審系統的完整性和公正性的擔憂。操縱 AI 工具進行學術評審的倫理性可能對未來研究質量的評估和驗證方式具有深遠影響。
關鍵見解表格
方面 | 描述 |
---|---|
普遍性 | 來自八個國家的 14 所機構的論文中發現。 |
技巧 | 使用白色文字或小字體隱藏提示。 |
意圖 | 影響 AI 評審更為有利。 |
倫理疑慮 | 引發對 AI 在同儕評審中公平性的疑問。 |
後續...
這些技術的出現突顯出改進現行同儕評審系統的緊迫需求。現行的 AI 技術雖然已相當強大,但必須更好地配備以識別和對抗操縱行為。圍繞 AI 驅動的研究評審系統的倫理環境需要深切關注,以確保公平、透明和準確。隨著學術界繼續與 AI 方法相結合,通往研究評估公平標準的道路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的探索和嚴格的政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