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暴漲:股息基金的新浪潮

銀行股暴漲:股息基金的新浪潮

前言

近期,銀行股成為公募基金選擇高質量股票的首要目標。在密集的申報和股息主題基金進入市場的背景下,加上嚴重的資產配置不足和季度基金再平衡活動,資金、政策、情感和基本面多方面的利好變化成為把握銀行股機遇及促進估值恢復的關鍵。今年以來,中證銀行指數已上漲了16.54%,創下指數十年來的新高。

懶人包

由於股息基金策略追求長期利益,銀行股的吸引力加強,而價格迅速上升。儘管股息收益率下降,由於其基本面的優勢和在公募基金中的戰略支撐,銀行資產仍然吸引人

正文

隨著股息主題基金的勢頭增強,銀行股在公募基金中的魅力顯著增加。這一觀察的背後有多個關鍵驅動因素。不僅資金的動態變得有利,政府政策、投資者情緒和宏觀經濟基本面也變得有利,激發了對銀行股走勢及其估值修正的樂觀情緒。顯著的是,中證銀行指數取得了16.54%的巨大漲幅,為過去十年的最高位。

知名基金經理指出,公募基金、社會保障和保險資本的參與增加,進一步推動了對銀行股的興趣。考慮到它們在公募基金投資組合中的普遍低代表性,尤其是當新的股息策略出現時,銀行股顯示出良好的長期前景。特別是全球風險偏好、基金再平衡以及家庭儲蓄轉移等變化,皆促進了股息主題銀行資產的有利環境。

儘管股價上升導致股息收益率下降,但銀行股的內在價值依然是極具吸引力的投資資產。例如,過去七月,中國領先銀行的估值創下歷史新高,吸引了對這些資產的關注。隨著公募基金愈來愈多採用低估值和高股息策略,有不少努力集中在發行和管理股息為主的金融產品。

此外,成都銀行自2024年1月以來價格上漲98%,經常表現超過科技股,而該行被逾百個基金產品重倉持有,這使其在工銀核心優勢基金和鵬華繁榮創新基金等頂級基金經理持倉中地位穩固。

相應地,與傳統主題相關的老基金產品找到新的活力,例如自2013年8月運營的工銀金融地產基金,由於其以銀行股為主的組合,過去幾年錄得顯著回報。

銀行股的重新活力反映了公募基金和機構投資者對低波動、高股息部門的低代表性重估方式的轉變。隨著公募基金進行高質量的增長並受到促進股息策略政策框架的影響,對傳統低估部門的需求加劇。

監管理環境進一步發揮支撐作用。針對業績指標、風格漂移和行業配置進行的《公募基金運營管理條例》修訂表明,可能在銀行股配置上增長,解決與中證300和中證800指數等主要指標相較顯著過去表現不足的問題。

資金通過集中研究銀行表現這種強化焦點,迴響於基金投資組合的重新調整。尤其是從六月到七月,公募基金經理密集研究上海農商銀行、杭州銀行等,表明這一行業配置轉移的意義。

資深基金經理朱少興一直以來在併購史高達成長基金中,對銀行股保持良好偏好,經常將寧波銀行等納入二十大持股行列二十個季度以上,展示了對其價值的認識。

一位行業內人士表示,儘管減少整體股票持倉,但她仍然增加了高質量城市商業銀行的配置,強調將銀行股增量納入主要基金投資組合的漸進式方法。

關鍵見解表

方面描述
銀行股暴漲由於強勁的股息潛力和支撐市場條件推動的銀行股顯著增長。
股息基金勢頭投資者對於尋求穩定長期回報的股息基金的興趣日益增長。

在動盪的金融格局和政策變更之際,銀行股作為機構基金利潤豐厚的股息資產的角色顯得更加明顯。隨著全球不確定性和資產短缺助長了對股息資產的偏好,保險公司亦受到彈性監管條件指引,轉而青睞這些投資。

隨著長期資金加速進入市場,銀行股因其低估值和高股息特徵而變得有吸引力。基金當局的分析強調,自年初以來,大型保險公司大幅增加了其銀行股持倉。

這種長期基金的湧入,例如社會保障和養老金,增加了對銀行股的配置,不僅符合市場需求,也糾正了過去的配置差距。在這些發展中,強大的基本面提供了顯著的承諾,即便股價迅速上升和股息收益率受到壓力,銀行股仍然是金融市場中的關鍵戰略資產。

最後編輯時間:2025/7/14

Mr. W

Z新聞專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