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採取措施遏制非原創內容,跟隨 YouTube 的行動

Meta 採取措施遏制非原創內容,跟隨 YouTube 的行動

目錄

您可能想知道

  • Meta 在其平台上處理非原創內容的策略是什麼?
  • AI 技術如何助長低質量內容的傳播?

主要主題

最近,Meta 披露了其計劃對在 Facebook 分享非原創內容的帳戶實施更嚴格的控制。該方法針對頻繁分發他人文本、照片或影片的個人資料。今年早些時候,Meta 刪除了約 1000 萬個冒充重要內容創作者的個人資料。此外,還對 500,000 個顯示垃圾行為或假互動的個人資料採取了行動。已經採取了降級評論和限制這些帳戶內容分發的技術來防止他們獲利。

Meta 的這一更新緊隨 YouTube 宣布修改其關於非原創內容,包括大批量製作影片的政策。隨著 AI 技術便於生成此類內容,平台上充斥著通常被稱為 AI 流量的低質量媒體。

與無差別懲罰不同,Meta 的策略是保護用戶互動,例如反應影片和意見,同時針對那些習慣性以欺詐名義重播他人內容的人進行打擊。違規帳戶有可能被暫停獲利計畫,降低貼文傳播範圍,並無法利用其活動牟利。如果檢測到重複內容,Meta 將削減其分發,從而確保原創創作者獲得應有的訪問和署名。

Meta 也在測試一個引用系統,將重複影片鏈接回其來源。此舉是在對平台自動執法機制誤以為誤懲用戶增加抱怨的情況下推出的,導致不滿個人和企業主發起請願回應。

雖然 Meta 針對通過內容再分享來牟利的問題,但 AI 生成的低品質內容的激增使挑戰依然存在。在像 YouTube 這樣的平台上,AI 工具協助簡化內容製作,經常出現帶旁白的靜態圖片或片段。可推測 Meta 認識到這些劣質製作,雖然其政策主要關注重複性材料。

Meta 建議創作者避免簡單剪輯合併和添加水印,強調應專注於真實敘述而不是特徵無關痛癢的碎片。他們還重申了禁止採用其他來源或應用的內容的規則,警告未經編輯的 AI生成字幕可能無法達到所需的質量標準。

整體改革將逐步引入,讓內容創作者有機會相應調整其方法。Facebook 的專業儀表板中新推出的貼文級見解允許創作者深入分析分配指標,並理解相對於內容推薦或獲利協議施加的任何制約。

關鍵見解表

方面 敘述
帳戶操作 對分享非原創內容和假冒身份的帳戶採取措施。
AI 影響 AI 簡化了低質量、重複性影片的製作。

之後...

隨著 Meta 推進這些內容完整性措施,必須考慮到 AI 等不斷發展的技術,這些技術可能會重新定義內容創作的範疇。平台應進一步探索 自動化和人工監督 之間內容質量、可信度和原創性的複雜平衡。未來的發展應優先考慮能夠識別上下文豐富的真實媒體的自適應系統,同時探索 AI 帶來的複雜性。

最後編輯時間:2025/7/14

數字匠人

閒散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