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AI 創新:Z.ai 模型在成本效率上勝過 DeepSeek
目錄
您可能想知道
- Z.ai 的 GLM-4.5 模型與現有 AI 模型有何不同?
- 開放原始碼 AI 模型在中國有哪些影響?
主要話題
隨著人工智慧不斷發展,中國科技公司如 Z.ai 不僅能跟上步伐,還超越了先前由行業領導者 DeepSeek 所設立的標桿。由 Z.ai(先前名為 Zhipu)新推出的 GLM-4.5 模型,相比於其昂貴的前任 DeepSeek 表現出顯著的使用成本降低。
GLM-4.5 建立在「代理型」AI 之上,這是一種創新的架構,能讓模型獨立將任務分解成較小、易管理的子任務,從而提升準確性和效率。這種方法標誌著與傳統 AI 模型邏輯的轉變,為開發者提供多功能的平台。該模型為開放原始碼,允許全球開發者免費下載和使用,這可能加速中國及世界各地的 AI 發展和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GLM-4.5 僅為 DeepSeek 模型一半大小,僅使用八個定制的 Nvidia H20 芯片運行。這些芯片專門設計用來迴避美國的出口管制,使美國技術能在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促進中國 AI 發展。儘管美國最近放鬆了出口限制,Z.ai 仍保留了充足的計算資源,但 GLM-4.5 的具體訓練成本尚未公開。
該模型的運行成本更低—每百萬輸入標記僅 11 美分,輸出標記每百萬 28 美分—在對抗 DeepSeek 的定價上提供了競爭優勢。這種成本效益在競爭激烈的 AI 領域是一大突破,尤其是在美國 OpenAI 的進步設定了高標準的情況下。與 Z.ai 的成就並駕齊驅的還有中國其他公司如阿里巴巴支持的 Moonshot 研發的 Kimi K2 和騰訊的 HunYanWorld-1.0 模型,這些都對中國 AI 技術的快速進步作出了貢獻。
據報導,Z.ai 正準備在大中華地區公開股票發行,並獲得了阿里巴巴和騰訊等有影響力投資者的豐厚資金支持。此外,開放原始碼 AI 模型的不斷興起,如在世界 AI 大會上展示的案例,強調了一種集體努力,旨在提高可訪問性和創新性,促進中國內部充滿活力的科技生態系統。
關鍵見解表
方面 | 描述 |
---|---|
創新架構 | GLM-4.5 使用「代理型」AI,提高任務管理和準確性。 |
成本比較 | 模型比 DeepSeek 更便宜:每百萬輸入標記 11 美分 vs. 14,每個輸出標記 28 美分 vs. $2.19。 |
開放原始碼 | GLM-4.5 為開放原始碼,讓開發者免費獲取。 |
後續...
展望未來,開放原始碼 AI 模型的整合可能重新定義全球範圍內的技術賦權和訪問。隨著這些創新的扎根,國際社會也應警惕此類發展對經濟和地緣政治的影響。有必要繼續探索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和戰略計算創新,在各國間創建一個動態的對話,以保障在 AI 進步中的公平訪問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