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產業創歷史新高,不斷增加海外工廠投資
前言
本文探討中國電動車(EV)產業中的重大轉變,該產業優先考慮投資海外製造而非國內業務。由於特斯拉等知名品牌的競爭加劇,中國電動車公司正在加大對海外工廠的投資,以確保競爭優勢並促進國際增長。以下部分深入探討中國製造商在全球汽車市場中所面臨的最新趨勢、挑戰和戰略舉措。
懶人包
首次,中國電動車公司在海外的支出超過了國內,有74%的投資用於電池工廠。此舉有助於中國製造商應對加劇的競爭和監管挑戰。
正文
北京——在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展中,中國電動車(EV)產業已將重點轉向,顯著增加了國際投資。Rhodium集團的報告顯示,自2014年有紀錄以來,中國電動車公司首次將更多的財政資源投入到海外項目而非國內項目。到2024年,這一趨勢顯示出重大轉變,因為中國製造商努力應對激烈競爭並擴大其全球影響力。值得注意的是,74%的宣佈海外投資流向電池生產設施,這表明行業對電動車供應鏈中關鍵部件的戰略重視。
國內競爭壓力增大和出口關稅上升迫使中國汽車製造商積極尋求國外市場。建立海外製造單位可能有助於他們獲得外國政府和機構的支持,從而在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下促進市場進入和運營。Rhodium的報告強調,歐盟等地區的監管阻力不斷增強,敦促中國公司建立當地製造業存在。這種方法可能會降低進入壁壘並增強市場准入。
Rhodium的數據進一步顯示,中國國內在製造業的投資下降——從2022年的90多億美元高峰跌至2024年的150億美元。然而,海外投資數字雖然較低,卻首次超過國內水平。汽車行業在最近一個季度中成為中國對外投資活動第二活躍的領域,僅次於材料和金屬。
Rhodium 7月的研究記錄了來自電動車零件製造商的活躍活動,最終達成了超過1億美元的重大交易。其中,來自中國的電池材料製造商GEM領頭了最有影響力的倡議,投入2.93億美元用於擴大其在印尼的三元前驅體設施。這一投資高峰表明中國電動車企業的強勁全球擴張戰略。
近年來啟動的幾個海外項目現已運營。長城汽車在巴西開設了首家工廠,並考慮未來在區域性擴展。同樣,比亞迪於7月在其首家巴西工廠開始生產,突顯其激進的市場擴展戰略。與此同時,來自中國的電池供應商遠景於6月在法國啟動其第一家工廠的生產。
儘管這些成功的啟動中,所有宣佈的海外製造項目中僅有25%實現了,遠遠落後於國內相等類項目45%的完成率。北京對潛在的技術洩漏、就業損失和產業枯竭的警惕加劇,為未來可能限制戰略性行業的對外投資奠定基礎。
重要見解表
面向 | 描述 |
---|---|
海外投資上升 | 2024年海外工廠投資首次超過國內支出。 |
電池生產重點 | 74% 的海外投資流向電池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