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 Q3 展望:關稅影響減弱,台灣股市顯示短期波動,謹慎選擇具韌性 AI 股票
重點
關稅問題的解決可能會減少第三季度的政策干擾,焦點將轉向經濟增長放緩和美元走弱對企業利潤的影響。野村資產管理指出,雖然因為關稅和匯率原因,盈餘修正向下,但像 AI 這樣的領域仍然是亮點。台灣的電子業表現出色的韌性,相較於全球和亞洲電子業的一般下降,表現突出。
情緒分析
- 本文對於台灣股市在關稅放寬和 AI 投資潛力中表現出謹慎而樂觀的情緒。
- 因經濟不確定性可能進一步向下修正企業盈餘,令人擔憂。
- 當前情況的普遍情緒是混合的,反映了當前經濟情況的機遇和挑戰。
文章文本
隨著關稅爭端的解決,野村的第三季度預測注意到政策驅動的干擾減少,關注減速的經濟增長和美元走弱的影響。野村資產管理強調選擇性投資於 AI 相關領域的關鍵重要性,認為它們儘管因關稅和貨幣因素導致2025年潛在利潤下調,仍顯得強勁。台灣的電子產業,特別是在全球和亞洲電子產業下降的背景下,仍顯示出顯著的韌性,展現了卓越的強度和適應性。
國內股票投資主管姚裕儒指出,儘管暫時暫停關稅,自年初以來美國的關稅顯著高於先前的水平。這些關稅導致在90天關稅豁免期間美國進口量急劇上升,表明一旦關稅穩定,需求可能下降。在基本面方面,行政院主計處已將2025年台灣GDP增長率預測下調至3.1%,突顯出上半年的表現較強,顯著受美國科技出口推動,這反映了關稅政策的直接影響。
此外,經濟放緩和美元走弱已經導致台灣2025年的企業盈餘下調,最初預計增長超過20%,現在減少到約15%。雖然關稅效應和貨幣趨勢存在不確定性,某些 AI 相關子行業如熱管理、網絡和電源供應展現利潤增長潛力,支撐了 AI 技術作為第三季度及以後的戰略投資重點的強勁需求。AI 的增長軌跡已經成為大約兩年的焦點,推動了基礎設施的進步和應用,如 AI 代理和人形機器人,促進了硬體和軟體領域的持續進步。
半導體產業在 AI 發展中的關鍵角色由 IDC 預測所強調,預計到2025年全球半導體產量為7798億美元,具備15.9%的年均增長率。僅數據中心就預料有33.6%的年增長率,預期在2026年會有額外的15.6%。然而,關稅戰的持久影響仍需觀察,潛在影響包括:(1) 由於出口量低,對台灣半導體出口到美國的直接影響有限;(2) 通過最終產品實施間接稅務的複雜性;(3) 消費需求的不確定影響,最終影響半導體市場。
關鍵見解表
面向 | 描述 |
---|---|
關稅解決方案 | 預期減少政策干擾,重點轉向經濟增長影響。 |
AI 股票 | AI 領域在潛在的盈利修正中保持強勁。 |
台灣電子行業 | 表現出韌性,超越全球衰退趨勢。 |
經濟展望 | 降低 GDP 增長預測,預期第一季表現強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