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管制對房地產交易和稅務豁免的影響
導言
臺灣的房地產和土地稅整合創造了讓不動產所有者根據持有期間享受低稅或免稅銷售的機會。然而,去年年底第七波信貸管制的引入擾亂了許多賣家的計劃。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信貸管制的後果、免稅案例增加的比例,以及今年第一季度普遍的20%稅率情況。
懶人包
最新數據顯示,20%稅率案例,特別是那些持有5至10年的不動產,在本季度交易統計中佔據42.3%的比例。同時,免稅案例也上升至22.1%,顯示長期持有以優化稅收利益的趨勢增長。
正文
近期信貸管制的收緊對臺灣房地產市場的動態產生了深遠影響。不動產所有者之前被激勵長期持有以享受優惠稅率。而在第七波信貸管制之後,許多賣家的計劃被打亂,但這也導致了持有策略的重新評估。
隨著目前政府注重抑制投機性不動產交易,市場正朝著長期持有而非短期交易的方向發展。財政部的數據顯示,適用於5至10年非主要住宅的20%稅率在第一季度最為普遍,佔總交易的42.3%,較上季度增長1.5個百分點。
信貸管制的實施導致免稅交易有所增加,現已佔所有案例的22.1%。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增長受兩大因素推動:'自住豁免'和交易虧損抵扣應稅收入。居住超過六年的住宅可以最高以新台幣400萬元免稅出售,超出部分將按10%的較低稅率徵稅。
同時,由於市場在信貸管制後抑制價格膨脹,超過新台幣400萬元免稅額的利潤正在下降。此外,市場的放緩步伐也使更多所有者虧本出售,利用虧損交易的免稅地位。
展望未來,只要央行保持其信貸管制措施,房地產市場可能仍會保持謹慎,影響交易量和盈利能力。預期免稅交易的比例將持續上升。
受45%稅率的短期交易已從2024年第四季度的15.7%下降到目前的13.8%。這樣的減少反映了在銷售和貸款處理時間延長的情況下快速轉售的挑戰。
整體市場現在偏好'需求驅動'的方法,'長期投資'成為交易的常態和基石。特別是20%稅率涵蓋持有五年以上但不滿十年的不動產,而持有兩至五年的則課徵35%的稅,15%的顯著差異鼓勵更長時間持有和提高利潤保留。
兩年內交易受45%稅率的影響仍占少數,自第七次信貸限制實施以來顯著減少。不重視投機性交易使市場符合政府政策,旨在限制投機過度行為。
主要見解表
方面 | 描述 |
---|---|
20%稅率案例增加 | 持有5至10年的不動產是最普遍的類別。 |
免稅案例上升 | 由於自住豁免和虧損出售交易而佔重大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