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風暴威脅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台積電財報電話會議備受期待

中國稀土風暴威脅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台積電財報電話會議備受期待

重點摘要

10月9日,中國商務部宣佈了新的稀土規定,將管控擴大到包括所有稀土元素,並特別針對技術低於14奈米的半導體產品,需獲得批准並逐案審查。這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引入了顯著的限制。台積電本週四的財報電話會議將受到密切關注,以獲取這些措施的影響洞見。

情緒分析

  • 中國的新限制被謹慎看待,因為它們加劇了貿易緊張局勢。
  • 半導體行業可能面臨不確定性和潛在干擾。
  • 依賴稀土材料的公司嚴格評估替代供應路徑。
60%

文章文本

中國商務部的最新公告標誌著其稀土管控制度的重大升級,現在涵蓋所有稀土元素,並對低於14奈米的半導體產品引入逐案批准程序。中國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如釹(Nd)、鈰(Ce)和鐠(Dy),在全球半導體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這一戰略動作旨在掌控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生命線。由於稀土在製造晶圓拋光粉(CMP)、EUV光刻機和關鍵光學元件方面至關重要,台灣、日本、南韓、德國和美國的行業面臨著相當大的供應鏈壓力。

該規範延伸到所有包含中國來源的稀土且濃度低至0.1%的產品、材料和技術,這對外國公司構成了巨大的合規負擔,可能抑制創新和生產效率。軍事和人工智慧部門在新出口政策下受到更嚴格的控制,特別是影響14奈米以下邏輯芯片和256層以上記憶體芯片的生產。

中國在稀土市場上的巨大影響力,擁有超過90%的全球精煉能力,支持了這一觀點:這項監管舉措不僅是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也是向“科技戰”的轉變,即原材料的主導地位可能戰略性地阻擋或延遲其他國家的技術進步。

儘管一些國際企業已經開始將稀土來源多樣化,尋找非中國供應商來填補缺口,但即時完成仍然具有挑戰性。像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這樣的公司,以及像應用材料和阿斯麥這樣的設備供應商,皆為潛在的材料和元件短缺做好了準備,這表明如果沒有迅速建立替代來源,供應鏈可能會出現瓶頸。

專家將這一稀土法律解讀為對美國出口管控的反制舉措,可能會將半導體衝突提升到‘新冷戰’的狀態,特徵是對材料和技術存取的雙重控制。台積電定於本週四舉行的財報電話會議預計將討論這些監管影響,市場利益相關者將密切關注。

關鍵洞見表

方面描述
擴大規範所有稀土現在都在控制之下,重點關注低於14奈米的半導體產品。
對供應鏈的影響全球晶圓製造和材料採購面臨潛在干擾。
戰略意義標誌著對材料和技術主導地位的全球“科技戰”轉變。
最後編輯時間:2025/10/12

Power Trader

Z新聞專欄作家